現今的和田玉行業確實也進入到了自己的瓶頸期,除去市場方面,單從玉雕、創作以及作品的方面去總結,可以歸為以下兩點。
一、作品創作的瓶頸
當代和田玉三十余年歷史,從無到有,出現了很多領軍人物。
其中以吳德升、于涇、劉忠榮、宋世義、馬進貴等人為代表是當代和田玉第一代玉雕人,由他們開創了當代玉雕的先河,樹立了當代和田玉應該有的樣子,并且直到現在仍掌握著和田玉行業的話語權。
到第二代玉雕人的時候,大部分人仍受制于第一代玉雕人的影響,很多是在重復第一代玉雕人的作品,做著同樣的題材、沒有自己太多的想法,甚至并沒有比他們的師傅走出的格局更高、造詣更高、工藝更好。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受制于學習資料,當時也并沒有發達的網絡,只能是靠師傅傳授、參閱書籍、冊子、圖錄等;一部分是受制于收藏市場,第二代玉雕人的作品相較于第一代玉雕人來說更具性價比、更適合大眾收藏等等。
到第三代玉雕人的時候開始有了變化,一些學院的人、做雕塑的人進入到玉雕行業,讓玉雕作品融入了其它元素有了新的變化,沒有重復走第一代人、第二代人的路。
但是這里面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學校里面教導第三代玉雕人的老師,他們大多是教西方美術類的,是完全不懂玉雕的,這就導致這些學院出來的人在進入到和田玉行業的時候,需要再經過第二代玉雕人的教導、學習真正的玉雕創作。
而后第三代玉雕人,開始結合自己的所學、所想、所感,創作出真正成功破圈的作品來,開始有自己的風格。
但對第三代玉雕人來講,當他們開始進入創作的時候,和田玉材質的價格已經非常昂貴了,不足以支撐他們用和田玉去做實驗性的創作,試錯成本非常高,單從原材上已經把他們限制住了,所以當下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得到展露的機會太少太少了。
這是和田玉行業現在的一個大的瓶頸,也是個困局,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是當前行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二、收藏、審美的瓶頸
當下收藏者的審美水平其實是超越了當下玉雕師的審美層次的,這就導致了由收藏家開始倒逼行業發展的一個情況。
業內很多真正的收藏家的審美層次已經很高了,他們開始否定很多玉雕師的作品,一些作品立意、工藝、味道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反之開始倒推玉雕的創作者、制作者提升個人能力和審美水平。
?
再者,和田玉行業缺少統一的價值認知,原材料商覺得原材料最重要;玉雕師覺得做好工藝最重要;玉商覺得把作品賣出去最重要;而收藏家覺得作品完美最重要,這一問題往大了說叫行業共同認知的缺失,往小了說叫收藏的價值觀沒有建立起來。
任何事物發展都無法避免瓶頸期的到來,怎么跨過這一時期,不只是玉雕師、也是我們所有藏家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