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十多年前提到王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和珅”,那么,如今說到王剛,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喜歡收藏的藏家。
這并非假話,他不僅曾被評為“年度十大收藏家之一”,而且多次在節目和訪談上,也能看到他分享自己收藏的經歷以及提出關于收藏的一些見解。
更甚至,在一次采訪,面對主持人“收藏品占他全部家產的多少”的提問時,他更是毫不猶豫地答道:“百分之七十。”
當然,王剛也只是熱衷收藏的一個。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和田玉收藏的那些事兒!
01
興趣的盡頭是收藏,收藏的盡頭是和田玉
其實,不僅是王剛,在很多中國人的身上,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中國人好像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謎一般地愛上收藏。
他們開始熱衷于收藏各種文物和藝術品,有字畫,也有瓷器,還有家具以及和田玉。
其中,尤其是和田玉,是很多喜歡收藏的玩家都會涉獵的一個收藏品。
更是有玩家笑稱:收藏的盡頭就是和田玉。
當然,這句話或許是有點夸大的嫌疑,但從某個方面來說,也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王剛,就是從一開始的只喜歡收藏瓷器,但到后來卻坦言:玩玉,是一種精神寄托,并對和田玉愛不釋手。
而且,通過一些比較也能發現,和田玉不愧是國玉,它在中國的收藏界中也有一些不能比擬的優勢。
比如,它比書畫更易保存,也不像一些家具害怕蟲蛀,并且比起瓷器,也不用太擔心摔碎。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和田玉身上的文化屬性和歷史厚重感也更強一點。
在中國,或許沒有哪一項收藏有玉石的文化長,也沒有哪一項藝術品,有著和田玉這樣清晰的脈絡以及代代相傳的技藝。
這就是和田玉身上的一些優越性,而這也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會瘋狂愛上和田玉的原因。
因此,如果說興趣的盡頭是收藏,那么收藏的盡頭就是和田玉,畢竟沒有人能拒絕這樣漂亮又有文化內涵的收藏品,不是嗎~
02
玩玉是一種圈子文化
當然,如果你喜歡玩玉,那么還會發現,玩玉是一種圈子文化。
至于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就像王剛曾經說的那樣:“我現在的朋友幾乎都是收藏圈的”。
而和田玉同樣也是如此,玩玉玩著玩著,你就會發現,無論是朋友圈還是朋友,很多都是玩玉的人。
玩玉人之間好像有一種特殊的磁場,能彼此吸引,不斷聚集。
在你玩玉的不經意間,好像身邊的朋友都變成了愛玉的人,大家互相之間的興趣愛好也都變成了玩玉、賞玉。
這就是和田玉的魔力,而這也是因為玩玉人對玉愛的深沉。
他們會不自覺地注意著身邊和玉有關的人和事,自然,慢慢就會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一個玩玉的圈子里,處處都是玉,處處也都有玩玉的朋友!
03
玩玉是一種物質寄托
就像馬未都留給兒子的收藏是一塊玉,王剛也曾在一次節目中說他在兒子出生時也為兒子準備了一塊和田玉作為禮物。
至于為什么送和田玉,王剛是這么說的,他說:這枚和田玉印章雕的是個龍,但送龍印章并不是為了望子成龍,而是寄托一種念想,即希望通過和田玉傳達自己對于孩子沉甸甸的愛。
而這也是和田玉的意義。
它并非說需要多值錢,還是多珍貴,和田玉真正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作為一種物質寄托。
寄托一種精神,寄托愛,或者傳承一種良好的家風。
當然,也正因為和田玉身上的這種屬性,讓和田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傳家寶和收藏品。
它對于中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玉在,很多精神就在,玉在,人的念想就不會湮滅。
所以,其實,看似玩玉是一種收藏理財的方式之一,可以給人帶來盈利和升值,但其實,大多數沉淀下來玩玉的人真的不是為了錢。
或者說,這時候錢真的是次要的了,這種精神上的寄托才是最可貴的!
04
玩玉,各得其樂
當然了,還有很多人不理解玩玉,甚至覺得玩玉的人就是花很多的錢,買別人看不懂的東西。
但這就像王剛在書里說的那句話:“各得其樂,花自己的錢,為我們這個民族守護著寶貴的文化遺產。”
或許,這句話后半句有些太大,但玩玉,確實如此。
花自己的錢,只要不干違法的事,找點喜歡的興趣愛好,尋點開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況且,玩玉,最后,還能收獲很多文化以及精神和物質上的財富,更甚至,因為玩玉,還能收獲很多樂趣。
因此,玩玉,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關于玩玉,你又有哪些感悟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感悟和想法!
編輯/冰糖烤梨